沈帥青:朗豪坊天梯驚魂 再敲安全警號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7/03/27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Levytator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朗豪坊扶手電梯周六下午極速倒行,專家齊呼相類機件意外罕有,惟電梯上跌倒或衣物遭纏夾其實廣見全球,貧富國度皆難倖免,港人下次再踏梯板,當引以為誡。

機電署初步調查顯示,涉事45米長的「通天梯」驅動鏈損壞,電梯轉向逆行時,制動裝置又未能生效煞停,正深入調查。工程專家指,主制動器、反向運行監察裝置及輔助制動器或接連失效,有人懷疑超重,有人估計安檢出錯。

不過,機件故障縱是罕見,電梯意外受傷卻絕非鮮有,頻率估計是升降機的15倍。美國急症室每年要處理約1萬單電梯受傷意外,日本每年逾千人求診,過去5年本港亦每年有超過1,400單意外。

交通運輸系統往往每十數年就有次大革新,空航曾有和諧式客機,陸路無人車亦蓄勢待發,但學者指出,扶手電梯現有設計比起1892年以機動遊戲形式首現紐約時,分別不大,只是1920年代德國帶領由木梯級轉為金屬,80年代倫敦經歷嚴重傷亡後,普遍再加上硬毛刷、緊急制停裝置等。

倫敦城市大學學者David Chan質疑,現有扶手梯尚算安全,令製造商欠缺動機由根本革新設計,國際標準都跟着奧的斯(Otis、負責朗豪坊電梯)、迅達(Schindler)、蒂森克虜伯(ThyssenKrupp)及通力(Kone)四大巨擘走。

該校曾創出號稱更安全、易維修的Levytator,其梯塊會馬鞍式環型運載乘客一邊上另一邊落,不若傳統電梯經過梳齒板會翻轉,故不會有前年內地荊州媽媽跌入電梯槽捲死般的意外。不過,一如陳氏所言,任何新系統皆難以動搖既有設計,該校暫未帶來衝擊。

近年,各地驚人電梯意外頻生,多國政府皆收緊了安全要求。新加坡去年起強制要求營運商每月例檢皆要做足10項基本要求,又建議地鐵電梯減速。香港隔周例檢查甚麼按合約決定,電梯速度亦傲視同儕,皆可考慮借鑑對方來調整。

扶手電梯原有設計是希望用戶停下來由梯階運送,但大城市內人人爭分奪秒,社會普遍認同應讓出一邊讓人趕路,結果加快了零件耗損之餘,用家亦更易跌倒受傷。

事實上,乘客不小心使用電梯令自己跌倒或絆倒他人,往往是各地意外主因。日本好、港鐵也好,近年已不停宣傳別再走動,可惜成效未彰。還望朗豪坊今次的意外令各人警惕,電梯意外有時避無可避,人體可不一定能抵受,但使用時緊握扶手,永遠能夠減少受傷、甚至保命,老人、小童兩個高危族群尤應銘記。

扶手電梯小知識

  • 全長逾800米的半山電梯為全球全長有蓋電梯系統,截至2010年每日有8.5萬人次使用
  • 海洋公園225米的登山電梯號稱全世界第二長的戶外扶手電梯
  • 香港近年每年約1500、1600單自動梯意外,逾9成屬乘客不小心使用
  • 港鐵2016年上半年有295宗自動梯意外,4成2為失平衡引致,4成7涉及長者及兒童
  • 全球首座營運的自動電梯1892年始於紐約,是Coney Island的機動遊戲 
  • 1920年代,德國創先河以金屬取代木製扶手梯,鄰國瑞士1958年首度設置扶手梯
  • 自動梯單邊站立的文化料始於二戰時期的倫敦,當時人們讓出電梯左邊予趕忙的人,香港、大阪皆仿傚了,東京人80年代則開始讓出右邊
  • 1987年倫敦地鐵扶手梯因塵垢、油脂積聚爆炸,奪去31命,為歷來最致命意外之一
  • 美國每年約有1萬因自動梯意外接受急症治療,有研究估計扶手梯意外頻率高升降機15倍

資料來源:綜合報道

撰文 : 沈帥青